
英文學習迷思大破解,發揮潛力、刻意練習
Mar 09. 2025
你真的無法學好英文嗎?
「老師,我真的不是讀英文的料。」
「我背了單字還是忘,覺得自己很沒天分……」
「我有很努力啊!每天寫一篇作文,結果還是寫不出好文章!」
這些話,或許你也曾經說過。學測英文考試逼近,你焦慮、不安,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沒有語言天分。但問題不在於你不夠聰明或不夠努力,而是「學習的方法」出了問題。
迷思一:天分決定一切?錯,決定你成就的是練習方式
你有沒有發現,學校裡的「英文高手」未必是天生就很會英文的人?心理學家安德斯·艾瑞克森(Anders Ericsson)研究發現,成為高手的關鍵不是天分,而是 「刻意練習」——用「有效」的方式推動自己進步,而不是盲目重複。
刻意練習的方法:
- 把單字放進句子裡——比起單獨背一個單字,試著造句讓它變成你記憶的一部分。
- 利用「間隔重複」——一天內多次回顧,提升記憶效果。
迷思二:只要時間夠長,就會變強?
「老師,我每天讀兩小時英文,為什麼還是進步有限?」這就像有人學鋼琴,彈了一年還是彈不好一首曲子,因為他每天都在「錯誤的方式」上重複。
如何有效突破?
- 拆解長難句——一步步理解句子結構,提高閱讀能力。
- 學會「回想」而不是「重看」——讀完文章後合上書本,自己回憶內容。
迷思三:努力不夠,所以要更努力?
「如果考不好,是不是我還不夠努力?」其實,努力的方向比努力的時間更重要。
更聰明的學習策略:
- 適時休息——讀書 50 分鐘後休息 10 分鐘,提高記憶效率。
- 交替使用不同的學習方式——做考古題、朗讀文章、聽英文廣播,多管齊下。
如何讓「刻意練習」改變你的學測準備?
「刻意練習學測英文計畫」
- 單字學習(每天 20 分鐘):用語境記憶法,每天練習 10 個單字,造句並回想。
- 閱讀理解(每天 30 分鐘):精讀一篇文章,拆解句子結構,然後自己回憶內容。
- 聽力訓練(每天 20 分鐘):聽 2~3 段英文內容,寫下關鍵詞,再回憶大意。
- 寫作訓練(每週 3 次):選擇一個學測常見主題,限時 30 分鐘內完成一篇短文。
- 考古題演練(每週 2 次):模擬考試,記錄錯誤類型,分析弱點並加強。
最後,你的潛能比你想像的更大
學測英文並不是一場靠「天分」決定輸贏的戰役,而是一場「如何有效練習」的較量。
現在,你已經知道「刻意練習」的關鍵,試著開始改變你的學習方式吧!當你用對方法,你會發現,原來自己比想像中更強大。
—— 你不是不能學好英文,只是還沒找到適合你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