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etterWay 英文
如何維持學測備考測動力?

如何維持學測備考測動力?

Mar 12. 2025

剛開始準備學測時,你可能滿懷憧憬,買了全套的考試用書,訂好了每天的讀書計畫,幻想自己考上理想大學的那一刻。但過了幾週,進度開始落後,考題難度超乎預期,時間也越來越不夠用,開始質疑自己:「這樣的努力真的有用嗎?我真的做得到嗎?」

事實上,真正能夠讓人持續不懈的關鍵,不是意志力,而動機的管理

信念—相信自己能做到

瑞典傳奇中長跑選手岡德·哈格(Gunder Hägg)在年少時與父親住在森林中,某天,他父親計時他跑完一段 1500 公尺的路程後,告訴他:「你用了 4 分 50 秒,這個成績太厲害了!」這句話讓哈格堅信自己在跑步上很有天賦,於是開始更加努力訓練。多年後,他成為打破 15 項世界紀錄的運動員。但多年後,父親才坦承,當初的計時其實是 5 分 50 秒,他之所以撒謊,只是為了讓哈格相信自己能夠成為頂尖選手。

最重要的不是直接灌給考生一大碗雞湯「要努力,不放棄(?)」,而是讓發自內心的相信自己潛力。不是硬ㄍㄧㄥ就能挺過去的意志,而是可以被精心設計與維持的力量。

要讓自己持續努力,你可以從強化持續理由削弱停止理由這兩個方向著手。

一、強化持續理由

增加社會動機

如果你曾經參加過樂團、球隊或社團,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:即使偶爾不想練習,但因為夥伴們都在努力我也不想落後於人,於是就硬著頭皮撐下去,在備考期間,也可以利用這種「社會動機」來幫助自己:

  • 和朋友組讀書小組:互相監督進度。
  • 與家人、分享學習成果:得到鼓勵和支持。

一個人在黑暗中摸索很容易迷失,但如果你身邊有一群同樣在努力的人,這條備考之路就不再那麼孤單。

betterway 提供每月免費顧問時間服務,同時陪你一起前進,也認識更多優秀的同學,

二、削弱停止理由

遠離有毒環境

當我們陷入自我懷疑,多半是因為外界的干擾。

無論是物理上打擾你的噪音,或者阻礙成長的質疑聲音都會降低我們努力的效率

  • 固定作息與安定環境:相同時間地點學習,培養身體的習慣反應。
  • 排除噪音:把手機放到房間外,或開啟專注app,或刪除社交媒體,都能讓你更加專注自身。
  • 調整生理狀態:確保睡眠充足,避免熬夜影響隔天的專注力。

 

長期維持動機的關鍵:讓進步可見

學測的準備時間不短,因此長期維持動機是最具挑戰的部分。除了信念與社會動機,還有一個重要的心法:讓自己的進步具體可見

看不到進步得事後,拆分小目標:

  • 想提升英文寫作能力,可以先從「寫出一篇無重大文法錯誤的文章」開始,再進一步挑戰「能夠流暢表達複雜想法」。
  • 希望學測英文滿級分,可以先設定「解出 80% 的考古題」,再慢慢提升到「能夠準確掌握各類題型」。
  • 每次達成小目標,給自己獎勵,比如看一集喜歡的影集、吃一塊巧克力,這些小小的正向回饋能讓你更有動力。

記住,學測不是一天就能準備好的,而是一場耐力賽。當你感到疲憊、懷疑自己時,「看見」自己的努力帶來的成果,就會更願意繼續下去。

突破停滯期

每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,都會遇到「停滯期」——明明很努力,但成績卻不再明顯進步,這時候最容易喪失信心。「進步的可視化」能給予我們即時的成就感,讓我們更願意繼續努力。

當你陷入停滯時,可以這樣做:

  • 回顧過去的進步,提醒自己從一開始到現在已經學會了多少。
  • 改變學習方式,例如換一種筆記方式、調整讀書計畫,給大腦新的刺激。
  • 給自己一點耐心,相信自己正在前進,即使短時間內看不到成果。

但請記住,停滯期同時被稱為高原期,也你不是沒有進步,而是你的大腦正在進行「內化」的過程,這是突破的前兆。

 

學測的準備過程,沒有捷徑可走,但你可以透過動機管理、信念建立、社會支持,以及具體目標拆解,讓自己走得更遠。當你覺得疲憊時,記得哈格的故事,記得那些曾經支持過你的家人和朋友,也記得自己當初為何開始這場挑戰。

現在,就讓我們回到書桌前,邁出下一步吧!